第(2/3)页 他们首先要做的,是如何在修行真气的过程中,抵御暴烈元气的冲击。 所以,此界武道的入门,被称为“养境”,意即为养炼体魄、打熬筋骨,只有肉身足够强悍后,武者才会试图引动天地元气,将之炼成真气。 而由“养境”入“炼境”后,武者在熔炼罡煞之气为真气的过程中,又会逐渐改易自身体魄,令筋骨血肉和罡煞真气齐头并进、相辅相成。 这也是为何,虽然两界武者的外表看似相同,可若是对比来看,就会发现内里结构截然不同。 北宋世界的武者还需要自行构筑内力循环,而此界武者的体魄已经如徐行的“真形法体”一般,产生了源于生命本质的变化,真正具备了永固性的超凡器官。 刚强的真气再搭配上同样强横的体魄,以及此界奇特的时空属性,最终也就延伸出来一条奇特的修行道路。 等到真气和体魄都达到进无可进的地步后,武者便会试着引入外界的天地元气,形成所谓的“空境场域”。 在徐行看来,就是用真气、体魄为基础,辅以天地元气为耗材,搭建一座完全属于自己,硕大而精密,足可遮风避雨的建筑。 练成这一座“空境场域”的最终目的,就是为了彻底从无所不在的元气洪流中独立出去,最终撕裂胎膜,抵达世界外层,也即是此界传说中的“破碎虚空”之境。 这建筑中的种种榫卯、机巧,便是空境宗师毕生的武学精髓。 而组成四密尊者这座胎藏曼陀罗场域的材料,徐行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。 来自北宋世界的密宗最高绝学“大日如来加持神变”,或许可能在品秩上,比不上此界密宗的根本大法“智慧书”,以及八思巴的精神奇功“变天击地大法”。 但其中所蕴含的真意,无疑是一脉相承。 念及此处,徐行豁然睁开眼,对着盘坐莲台四周,闭目诵念佛经镇压,试图度化自己的四密尊者摇了摇头,有些遗憾地道: “你们这座借助前人经验而成的场域,虽是结构紧密、规模宏大,终究是太过僵化。 真要打起来,还是失之灵动啊……” 虽然初见这座场域之时,徐行也为它的规模和结构,而感到震撼,可他只是一运起“大日如来加持神变”,就感觉到其中存在的微妙不谐。 因为这其中的结构实在是太精巧也太严密了,甚至已经到了一种超出四人操纵极限的程度。 即便是四密尊者联手,也只能勉强撑起这个架子,根本无法显露出更玄妙的变化,更不能随心所欲地移动。 这甚至与“空境场域”的根本追求,都算是背道而驰,完全沦落为了斗争杀伐的手段。 与其说是这是一种场域,倒不如说是一种类似无量山珍珑大阵,根植于地势的阵法。 只不过他们所依仗的地势,并非是天地灵力,而是自己的“场域”。 四密尊者听到这番话,亦是神色大变,徐行所言,的确是他们这座“佛国坛城”最大的缺陷。 虽然结合四人之力,他们能够借助“胎藏界曼陀罗”之理,凝聚“八叶根本莲台”将场域品秩,提升一阶,甚至拥有空境第二重天才会具备的压制精神念头之能,却也失去了变化之机。 是以,他们的“佛国坛城”虽然在空境第一重天的范畴内,可称所向披靡、绝无抗手,但一旦对上跻身第二重天的老宗师,便会毫无抵抗之力。 只是四人没有想到,这位“尊者”居然在没有勘破胎中之谜,觉醒宿慧的情况下,亦能察觉此点。 好在,身处这座坛城场域中,四人的心境较之寻常时候,亦更为澄澈,些许杂念只是刚一升起,便被他们压制下去,口中诵念声更急。 徐行感到一股混融为一的精神意念,从四人身上散发出来,更听到了仿佛自虚空中响起,发自诸佛菩萨的宏大梵音。 “尊者好见识,可你既已入此曼陀罗中,就算洞悉其中奥秘,又要如何破阵而出?” 四密尊者此言亦不无道理,他们的坛城法界虽然有种种问题,最基本的结构骨架,在第二重天的空境场域中,都算是出色。 徐行此时已然置身阵中,又要如何突破? 徐行微微一笑,反问道: “谁说我要破阵而出?” 言毕,徐行那孩童容貌的神魂虚影,学着四密尊者的模样,蓦然闭目盘膝。 他将蟠龙棒横放膝前,右手掌上仰,安于左手掌之上,两拇指头相接,结出法印。 四位尊者皆是沉浸佛法数十年的高人,自然认得出,徐行所结印诀,乃是胎藏界曼陀罗中,大日如来本尊所结之大日定印! 放眼整个藏地密宗,除了别出机杼的国师八思巴外,亦只有一位红日法王,掌握了这道根本法印! 法印一成,徐行面目亦变得无比安宁祥和。 天地忽然一片昏暗,四密尊者举目望去,却见原本金碧辉煌、光明遍照的佛国坛城中,竟是泛起一片冷寂漆黑,仿佛末劫降临,破灭一切。 于此同时,一轮清净圆满的光轮,自徐行脑后跃出,辉煌璀璨、绚烂耀眼,夺尽坛城中的一切光明,成为天地间的唯一光源。 就算早已认定徐行身份的四密尊者,此时也是胸怀激荡,震撼难明。 并且,这道光芒并不灼热炽盛,反倒是无比明彻,遍照无碍,纵然与徐行为敌,四密尊者被这佛光一照,亦感到内外澄澈。 这一次,他们终于认定,这就是再正宗不过的大日如来法印。 甚至是比红日法王更精纯、更艰深的大日如来法印! 这道法印甫现世,这方圆三十丈内,已被四密尊者精炼过一遍,构成坛城法界的天地元气,便被徐行夺取半数有余。 在这一刻,他好似才是那尊坐镇中台八叶院正中央的毗卢遮那佛法身,如日在天,为法界中独一无二之尊,执掌整座法界。 一时间,四密尊者甚至感受到法界中传来一股重重叠加的排斥力,传遍法界的天龙禅唱声更是反过来,在他们耳边不断响起。 哈赤知闲这才明白,徐行方才所说的言语究竟是什么意思。 这位“尊者”的确不用破阵而出,因为他已经将这整座大阵都已化为己用! 此时此刻,纵然笃定徐行身份的哈赤知闲,心中也不由得升起些疑惑。 ——纵然眼前之人真是那位转世,可在未能醒觉胎中之谜前,竟也有此能为吗? 亦或者说,他已经醒来,只是出于某种原因,现在并不愿回归法座? 无论究竟是什么原因,哈赤知闲都已下定决心,要将此处的信息传递回去,令红日法王、鹰缘活佛知悉。 此念一起,四密尊者皆有所感,他们对视一眼,也不再试图维持法界的存在,而是要学着里赤媚的做法,将整座场域炸开。 如今徐行对这座法界的掌握,已经超过半数,自然能够察觉四人的举动,他摇了摇头,感慨道: “说法说不过就罢了,没想到,你们竟然连动手都不敢,真没意思。 算了,既然要炸,还不如我亲自动手。” 说到这里,徐行眼中也显出跃跃欲试的光彩。 他虽然在坛城法界中,短暂感受过“空境场域”的组成结构,但毕竟还不曾亲手击破过。 如今有机会看一看,“场域”崩溃后,是何等的壮观景象,徐行自然不会放过。 言语落定,被徐行所掌的那部分力量,尽数融入他的神魂中,聚成一尊光明无量、遍照无碍的凝实法相。 这尊形似猿猴,却身披袈裟,盘坐莲台,满身庄严佛韵,更内蕴一种战天斗地、澄清寰宇的豪情壮志! 正是由猿魔之相所化的斗战胜佛相! 另一部分元气,则灌注到重新炼制完成的蟠龙棒中。 这件来自北宋世界的神兵,亦首次在此界绽放出自己绝无仅有的光芒,化为一根通天彻地的灿金长棍,落入法相手中。 法相手持长棍,朝四密尊者桀骜一笑,前踏一步。 一步之后,方圆三十丈的大地,尽数向下凹陷,不像是遍布山石的坚实地层,倒像是松软的面团,脚下遍布的繁复花纹亦在无声无息间碎裂。 无穷光明尽数汇于棒身,凝聚到极点,宛如一轮大日砸落。 硕大坛城立时瓦解,诸佛菩萨的虚相炸裂粉碎,化为一片金灿灿的粉末,随风飞舞飘扬。 四密尊者遭此一击,皆是口吐鲜血,周身窍穴中更炸开一团团血雾,纷纷栽倒在地,目光惊骇震撼,望向徐行凝聚出的法相。 徐行的神魂率先从法相中抽离出来,纵入被厉若海拎着,在风中狂舞的肉身中。 蟠龙棒亦随之而来,落进他的衣袖中,紧接着,徐行睁开眼,张嘴一吸。 聚成法相的精纯元气,立时溃散成一股浩浩荡荡的洪流,再凝聚成一条细线,从徐行浑身毛孔,进入他的身躯。 那具孩童般的小小身子中,立时散发出无穷光与热,且丝毫不带炽烈之感。 离他最近的厉若海,更是感到有一股淳厚而温润的暖意,从灵魂最深处生出,荡至全身上下,将方才因剧烈爆发真气而造成的创伤抹平。 就连“嫁衣真气”流转全身带来的剧烈疼痛,都在此刻得到了缓解。 早已习惯这股痛觉的厉若海,甚至有几分无所适从,更生出几分朦胧的虚幻感。 顺手治疗了一番厉若海的徐行,并未关注少女心中产生的细微变化,而是将全部心神,都凝聚于这股注入自己体内的淳厚元气中。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后,徐行便发现,精神意志虽然极其容易被狂暴的天地元气磨灭。 但若是能够找到对应的频率,亦或者说是韵律,便能纳元气为己用。 这便是元气实相的本质。 不过,实相亦可以分为两种。 一种是如方才徐行对战里赤媚时,曾经实战过的“混天实相”。 这种实相只以部分精神意志,操纵元气,进可攻、退可守,聚散由心,无拘无束。 这样的武道实相,纵然被对方击破,亦不会有损自身根本,本质上还是一种有形气劲的高阶应用。 纵然被破,亦不会有损自身魂魄。 第二种,就是如徐行现在这般,神魂出窍,离开肉身,亲自坐镇实相之中。 如此做法虽然能令实相越发灵动,且蕴含种种肉身难以企及的变化,却也比第一种方式更为凶险,一旦实相被破,便有性命之危。 并且,如此做法还有一个缺点,想要凝聚出足以承载徐行全部神魂的实相,是一件极其耗费时间的事。 徐行之所以先前面对里赤媚时,不用这种做法,就正因如此。 其实,按照他自己的想法,应该是在摸清楚天地元气的规律后,先仿照此界武学体系的做法,自行精炼出一身真气,再以真气为血肉,构筑元气实相。 在这个过程中,徐行亦可探寻空境之能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