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桓奕当然不知道《治安疏》里面详细所写的内容是什么,但她很清楚,这份奏折是气得永晋帝...当场就把晋王送去晋阳就藩,不仅如此,还削掉了晋王的位格,从亲王降到郡王。 要知道,李瑾作为晋阳的节度使,已经基本掌控了整个晋阳的调度。 他李瑾要是真有反意,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野心家,那么晋王到了晋阳,李瑾在晋阳起事之事,楚世昭就是必死的。 而这一路上,永晋帝可是连侍卫和家奴都没给楚世昭配,让楚世昭自行找人去晋阳。 于是楚世昭干脆一个人骑着一匹马就跑去晋阳了。 虽然很符合楚世昭的暴脾气,但那一次模拟推演,只能说楚世昭福大命大,反而是在机缘巧合下化险为夷了。 换而言之,现在的走势,其实是朝着上上次模拟推演的走向启动的? 桓奕的神色骤然一变。 那怎么行? 给李凤宁那婆娘白捡一个便宜是什么道理? 本来李凤宁的命就很好,她的父亲李瑾又能打,又手握兵权,还有不错的政治眼光,站队不能说总是站对,但大局从来没错过。 她还有两个弟弟可以拿来卖命。 一家人能凑出一金、一紫、一蓝的将卡来开局,再给她配一个从天而降的夫婿楚世昭。 这凭什么啊?! 而且,桓奕模拟推演里,可是正儿八经和楚世昭成亲的关系,最重要的是,她还名正言顺地当过太后,临朝称制。 亲儿子也继位当了大周的天子。 眼瞅着楚世昭往其他方向前进,那桓奕如何忍得了? 就是锁,也要把楚世昭锁死在长安。 就算楚世昭不能去长安,那也不能跑晋阳,去凉州都比去晋阳强。 总之,楚世昭就必须得在她手上。 又有强度又有能耐又有个性,关键楚世昭还靠得住,力保桓氏那一次后,桓奕就不可能选择其他人当自己的主公了。 就得是他! “话说回来...”桓盛沉吟道:“你是什么时候注意到晋王殿下异于常人的。” 很早桓奕就提醒他要和晋王多多接触,昨日更是说出了要提亲之事。 又想到记忆里,桓奕和楚世昭喜结连理,果真是他这个小妹慧眼识人? 桓奕倒也不慌不乱,她好歹也替自己的好儿子执掌过朝堂,在神态上面自是轻松拿捏。 “前些日子,我看到晋王殿下在长安外...常与乡野之民闲聊,颇有风度,后来打探才知...晋王常常去这些地方照顾流落的贫民,去年瑞雪纷飞,冻死了不少人,晋王还跑去救灾,妹妹对他便有所注意了。” 长安内住的百姓,相对殷实富足,在长安九门外住的百姓,差不多就是贫民了,再远点的就更苦了。 天子脚下都如此,其他地方就别说了。 不然也不会掀起那么大规模的起义反叛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