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而治理天下,怎么可能只听百官所奉承的话语,就觉得天下已然大治。 父皇应该多听听天下臣民的意见,包括皇室子孙们提出来的意见也该适当地听一听。 这天子,应该是所有人都认可的人,方是天子。 所以,父皇办的事情不体面,臣子们也大多不敢说出忠言直谏的话,那天下还能有办正事的人吗? 我所奏之事,就是如此! 那么...天下的百官不敢说,百姓的话,你不愿意听,那么身为陛下臣民,又是儿臣的我,就替那些小臣小吏,那些乡野百姓说出他们的心声。 您不该在宫廷里继续大兴土木,也不该修行什么长生之道,天底下就没有长生这一说。 当下之事,更应宽以待民,竭力处置那些为非作歹的官吏、奸佞。 “陛下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,儿臣每恨焉。是以昧死竭忠,惓惓为陛下言之。” ... “儿臣不胜战栗恐惧之至,为此具本亲赍,谨具奏闻。” 永晋帝的神色接连变化,他久违地站起身来,怒目而睁,似乎想不到他这么一个行事低调,为人内敛的儿子会说出这样的话。 他看错人了。 也想不到,在他的儿子之中,会有一个这般有骨气的。 “好好好——好一个贺表——” “传朕的旨意,将这位自诩为栋梁之臣,要进献良言的忠臣,贤子,给朕从他那座王府上请来。”永晋帝伸出手来一把夺过那份楚世昭亲笔所写的贺表,“就...就...请到,咱这个乾清宫的大殿上——” 永晋帝所说的话都显得有些语无伦次,他看着贺表上端端正正的字迹,看着那清晰可见又满是锋锐劲道的笔锋。 言语中满是不解。 “好...好啊——”永晋帝的声音有些沙哑,“朕倒是要看看,是何人指使你干出如此大逆不道,欺君罔父之事。” 乾清宫内,很快就响起了一阵阵紧凑有力的脚步声。 而楚世昭所写的这片治安疏,与海瑞所写的直言天下第一疏还是有很多差异的,毕竟身处的环境,历史背景都不太相同,相当于照着海瑞的根子为题,再写了一篇适合‘大周王朝’现状的治安疏。 不过楚世昭的想法和海瑞的想法确实是一致的。 因为经过这么多次的模拟推演后,楚世昭意识到了如果在永晋帝这一朝,也就是最初的本体就开始想办法的话,后续只会更加地轻松。 很多问题就出在永晋帝驾崩的那一个时间段...它所爆发出来的权力真空期,永晋帝没办法节制士族,也无法控制节度使,而朝内大臣想要各自拥立各自想要拥立的皇子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