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们桓氏兢兢业业给楚世煦铺平道路,结果却换了一个族灭的下场。 这就是当忠臣的下场!!! 第二次模拟推演,桓奕就不愿意给这个该死的大周王朝卖命了。 架空太子楚世煦的提议,就是她主张的,连着玩弄两任大周皇帝,也是她主张的。 大兄的野心,也是桓奕一手催化的。 因为桓奕认识到了什么叫反复无常,什么叫权力把握在自己手上的时候才是权力。 第四次模拟推演的时候,桓奕照常按照先前的策略,却不成想出现了新的变数。 楚世昭连着三次,都是死于镇守京城的。 第四次,楚世昭离开了京城,成为了全场最大的变数,而且打出了惊艳全场的绝地翻身仗。 从一无所有,寄人篱下的无权皇子,单骑入晋阳,收复晋阳,与晋阳节度使李瑾形成最强君臣,先南定起义军,再反杀以他们桓氏为首的中央朝廷,紧跟着逼平了当时对大周王朝最具威胁的匈奴人,最终消除了节度使制度。 经济上,与民修养生息,一改前朝弊政。 军事上,借助收拢下来的南方起义军和北方藩兵,缔造了大周重要的防线。 政治上,没有清算任何一人,在位期间没有处死任何一位提出谏言的大臣。 哪怕是南方宋吴政权投降的后人,因为楚世昭答应过,只要投降,只要带着百姓归附,他就不杀。 然后他就真没杀。 李瑾病逝的时候,楚世昭作为君王,本不该自降身份,为李瑾这个只是他岳父的男子带上白巾。 但是,楚世昭天子降阶,给了李瑾最高规模的尊重,不光如此,他和李瑾之女李凤宁生下来的太子楚济民,地位不动如山。 因为楚世昭的后宫里,只有李凤宁一人,根本不存在继承者混乱的问题。 最让桓奕想不通的是,他们桓氏差不多在楚世昭最关键时刻。 他们差点覆灭掉刚刚起势的这位大周四皇子。 然而楚世昭都没有清算他们。 大有...只要你愿意能改过自新,他就能既往不咎的态势。 被搞过一次的桓奕当然不会再信这种说辞,她就想看这个伪君子什么时候暴露真实的一面。 保不齐楚世昭晚年的时候,就给他们来那么一下。 结果...楚世昭不仅没有清算桓氏,反而任用桓盛、桓节作为大臣,哪怕是驾崩了,都没有大开杀戒。 桓奕突然就悟了。 想明白了,为什么人家晋阳李氏,在前面两次模拟推演都是割据一方的军阀,这次模拟推演愿意埋头跟着楚世昭干。 第(2/3)页